星期四, 三月 29, 2007

李敖回忆录


李敖的书中,《李敖回忆录》不是我最想读的,现在我最想看的是《传统下的独白》。可这本书在哪都缺货,只能退而求其次。

选择这本书是想把它当作一个背景阅读,作为日后读李敖其他书的的一个铺垫。好比相亲,总得了解对方姓甚名谁住哪家里几人几头牛几亩地有没有性冷淡。

李敖,东北人,1935年生人,在北京读的小学,他父亲是胡适的一名默默无闻学生,曾是一名中学校长,做过大原禁烟局的局长。李敖14岁随父亲到台湾,台 大历史系毕业,读书期间与多位名家交往,如胡适、钱穆、殷海光,取其所长。毕业后生活窘迫,先做过一段研究员,后辞职,入《文星》杂志任主编,发表了一系列轰动一时的文章,使人心为之一振。后为国民党所祸,35岁遭软禁,经年后入狱6年。出狱后隐居两年多再复出,1981年二进宫半年。出来后创《千秋评 论》和《万岁评论》杂志,屡印屡禁,屡禁屡印。1993年被章孝慈聘为东吴大学教授。此书著于1997年3月31日。

他狂傲,文字自成一家。在《独白下的传统》一书中写道:

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,
中国人写白话文前三名是
李敖,李敖,李敖,
嘴巴上骂我吹牛的人,
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。
他一生桀傲不逊,无媚言媚骨,所以他的敌人也最多。他特立独行,敢说敢为,但他不做无谓的牺牲,他勇于战斗,善于战斗。

他勤奋好学,治学严谨,博览群书,博闻强记。更为重要的是,他触类旁通,善于把各种信息知识融会贯通,自成体系。

他不唯权威论,独立思考。“在困学求变的过程,一位最重要的人物曾经‘逼近’了我,但最终被我‘摆脱’。这位人物,就是钱穆。”钱穆很赏识他,以他们的交情,本来按常理,李敖很有可能成为钱穆的“入室弟子”,可他选择了另一条自我探求之路,最终,成了一代名家。

他风流倜傥,平生艳福不绝。除了坐牢的日子,他身边从未缺少女人。他喜欢的女人,1米7以上,皮肤白皙,最著名的当属他的前妻——电影明星胡茵梦。看来,做一个文艺老兵,福利还是蛮好的嘛,所以最重要的是,坚持。

李敖用了十六个“不”字来形容自己:“......倨傲不逊,卓乐不群,六亲不认,豪放不羁,当仁不让,刚正不阿,和而不同,抗而不屈,百折不挠,勇者不惧,玩世不恭,说一不二,无人不骂,无书不读,金刚不坏,精神不死......”李敖总是这样自信满满的大言不惭,不过,他是有吹牛的资本。只是,在此书里,除了轻描淡写地提到过大学时因失恋自杀,并没有提到他如何软弱过,他曾经说过不堪国民党的刑求,他会不会也象他痛斥的叛徒一样,被迫乱咬人呢?一切有关他的负面信息,几乎没有披露,既然这是回忆录,是不是应该真实点呢?李敖学历史 的,应该深知还原历史真面目的重要性。我想看到的是一个真真切切的李敖。一个太完美的人不正常,似乎李敖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神。神,迟早会滚落祭坛,例如 毛**。

李敖近几年在凤凰台里做的节目越来越没有新意,毕竟,之前他在台湾做了类似的节目有一千多集,肚子里的货腾得差不多了。如今,开始反来复去地说车轱辘话了,渐渐的如凤凰台一样,也变成了中央的喉舌,当年那个锋芒毕露,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刺头慢慢变得和气了。一代宗师就这样沉沦了吗?

不管,今后李敖的路会如何走,他肯定会在身后留下无法抹灭的痕迹,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他是那条黑暗隧道里一根熊熊燃烧的火把。

更新李敖说他写文撰稿,以此谋生,经济独立,衣食住行无忧,所以才能言常人不敢言。很多时候,正因为我更们在体制内,才会有种种顾虑,才会畏首畏尾,所以要改变世界,就先从改变自己的经济地位开始吧。李贽在《焚书.三蠢记》说:不读书,不勤学 ,不求生世之产,不事生世之谋。盖有气骨而无远志, 则亦愚焉耳,不足道也。正所谓,枪杆子里出政权,稻米缸里出箴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