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六, 四月 14, 2007

《野火集》


应台,在1984年写的这部《野火集》,距今看来,仿佛已是很久远的年代了。在当时台岛,国民党专制下,人如身处一口闷锅内,愤怒不满之气压抑到要爆炸。龙应台轻巧地稍稍提起气阀,炙热之气得到一个通道,许许喷出。龙应台的批判并不彻底,批判的对象也比较投巧,也可以说是媚俗。不过,按龙应台的话,她就是要“媚俗”,这是她 斗争的策略,她要留在主流媒体内,做一个最红苹果内的蛀虫。如果说李敖是天马行空的话,龙应台就是小心地走在悬崖边缘,也许没有在空中穿梭那么自由,可脚 踩着大地,离观众近点,说话容易听得清。可我还是喜欢李敖多一点,努力睁大眼睛,依稀看见他手中那把划破黑幕的龙泉宝剑,如此的刺目、真实。

这,并不影响我把她称作勇敢的人。在如今较前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下,又有多少人站出来,大声地说出一个独立思考者的良心呢?!一些文章,如《中国人,你为 什么不生气》,《生气,没有用吗?》,《幼稚园大学》,《机器人中学》,《对立又如何》,《不会“闹事”的一代——给大学生》等,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看 来,也还是有其借鉴作用。也说明了,过去台湾的环境,与今日我们的窘迫,是何等的相似。

龙应台指摘民众的麻木、不主张、不作为,对自身环境的漠视和听之任之;她批评民众思想僵化,对威权盲从,不敢打破旧格局;她指出威权缚在人民身上的桎梏,政治挂帅的思想高压使民众颤颤惊惊,一言不发,民族精神退化。她呼唤民众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,要活出自己的个性,要说不,要生气,要关心爱护自己脚下的土 地。

如果说李敖是强硬的鹰派,那么龙应台就是温和的鸽派。她不赞成使用过激的行为去改造社会,而是通过渐进的、有弹性的方法去影响、去转变。她希望每个人都负起责任,燃起心中的理想之火,最终,无数盏星星之火,成燎原之势。所以,她与国民党当局关系并不象李敖一样,势成水火,属于可以沟通的言者,后来她曾做过台北市文化局局长。

只是,温和的改革派有用吗?台湾政局的改变,思想自由的解放是谁之功呢?是龙应台之流的忍辱负重 曲线救国人士,还是李敖之流视死如归、奋不顾身,誓要翻天覆地的激进群体?当年的民/进/党,与国民党战斗也是非常的英勇。国际社会的压力起多大的作用? 转过身来,看看我们所处的土地,又该如何改变她呢?

要既得利益者抬起屁股,可不是件容易的事。按照老毛“枪杆子里出政权”的理论,暴力行为注定是要失败的。老百姓虽然有种种不满,可至少有饭吃的人还是很多,不会去干这傻事,哪个上台不是一样?!

老百姓想要安定,那只能“和平演变”了。可如今民众并没有相应的渠道去把下面的问题反应上去,上面的政策也有出于稳定政局,平衡各方面利益的考虑,即使了解 到了,也不会做很大的改动。会抓住一两个典型治理一下,但这只能是治标不治本。况且上面的政策到了地方还有个执行的问题。最根本的是,目前的情况是:有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,没有监管也没有竞争。

形势是如此险恶。还是明哲保身,扫门前雪吧。可胜利的果实会这样到来吗?我们是应该站出来,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,还是坐享其成?龙应台的话不无道理,如果每个人都发出声音,那滴滴泉水最终汇成奔腾的湍流。道理很多人都懂,可要做到知行合一,就需要一点勇气。

改变世界,从我辈做起。(王小波对此句有贡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