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, 七月 06, 2007

《神了》


《神了》是连岳2006年出版的一本《圣经》读书笔记,连岳先生学英语都出了本书,真是赚便宜,什么时候也轮到我?此书共有80篇短文,思绪飞散,神采飞扬,文字却浅显平实,读完后又引人深思。同样作为启蒙读物,我觉得比王小波的杂文更有趣。

《神了》的一个主题是“不完美的人”。这世上没有完美之人,也不要刻意去追求完美,史上曾经有那么一小撮人,努力把人类放入完美的罐子里,结果这世界变成了地狱。没有任何制度是完美的,人类追求公平、正义、自由的社会,不免会附之些丑陋、邪恶、不调和的东西。旧约里上帝都对自己的产品极不满意,差点就集体召回。在这残缺的世界里,必然也没有完美的人。认识到不完美,所以要尊重自己理解不了的东西,包容它,这样在美好世界的图表会可能出现一个正弦曲线,无限地接近顶端。但,必须记住的是,它永远也无法触及。

绝对宽恕是另一个主题。《逃城的设计理念》、《灵性逃亡》、《诅咒武器》、《他们被软弱所困》和《绝对宽 恕》都对此有相似的表述。天大的罪恶,都有最终救赎的那一天。抛弃仇恨,放下身段,把你的仇人拥进怀中,你包容了他,他接纳了你。甘地、曼德拉和丘吉尔做 到了。甘地实现了非暴力的革命胜利;曼德拉把一个水火不容的国家团结起来,实现了种族和解,可知道,在他总统就职典礼上,就有当年看守他的两个狱卒,曼德 拉说:如果我不能包容曾经仇恨我的人,那我的牢不是白坐了吗?丘吉尔在二战胜利后并没有把德国人变成囚徒,用爱与恕重塑了一个崭新的欧洲,虽然他完全可以把日耳曼人打入地狱。我,能宽恕谁呢?圣人行的奇迹可以轻易地拿来用作托辞,只是凡人如我始终无法摆脱这个追问,“我,能宽恕谁?”。

如果我能作主,我会把《不可割尽田角》一文当作红头文件下发至有关部门,作为如何与弱势群体共存的指导性文件。我们政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,似乎总是把某些人的利益放在首位,老百姓只好夜夜宿醉,与杜甫一同K歌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”《利未记》里有一段文:“在你们的的地收割庄稼,不可割尽田角,也不可拾取所遗落的。不可摘尽葡萄园的果子,也不可拾取葡萄园所掉的果子,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。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。”要给贫困者、无能力的人留下生存的空间,他们是人,不是垃圾。把他们当垃圾清除了,世界并不会变得美好,反而显得诡异,因为天上倒悬着鲜红的血海。

耐心是连岳先生反复强调的一个词。在头篇里,他就提到了象小树一样慢慢生长。“慢慢生长”有两方面的含义,一指要保持正态的变化;二是,变化的进程是缓慢的。一棵树本来一年只结一次果,如果听信了谣言一年能结五次,那这棵树就该疯了。如今时代节奏快了,各种消息传播如风一般,这个谁谁谁赚了多少钱,那个谁谁谁又买了套大房子,谁谁谁又上电视了,大家都想一夜成名,一夜暴富,迫不及待地爬上人生金字塔,可往往落差太大了,反而摔得更惨。我心里也老急,社会上这么多不公,什么时候能纠正过来,让我也能享受平等的待遇。现在看来,不能急,改变是个缓慢的过程。与其着急上火,不如做好手边的小事,即使是拔掉地里一 棵杂草,也能让小树早一分长大。

连岳先生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替亚.森的理论:信息垄断造成的信息缺失和匮乏,是造成饥荒的主要原因(甚至可以说是造成大多数灾难的原因),称为“森诅咒”,与圣经里《阿摩司书》里所说的“日子将至,我必命饥荒降在地上。人饥饿非因无饼,干渴非因无水,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。他们必漂流,从这海到那海,从北边到东边,往来奔跑寻求耶和华的话,却寻不着。”何其相似,如果把“耶和华的话”换成“真理”或“真相”。这就是当局的软控制,一把软刀子,杀人不觉,没有痛苦,可细细想来,却觉得生不如死。

因此,不想死得太惨,遂了某些人的心愿,那就得自己努力去掌握信息。

连岳先生是中年的时候才开始学英语,他说做媒体的不能不懂英语。这个世界上总有些方法,能得到那些被人掩盖的信息,只要你懂得方法,而英语是这个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,最不可能被屏蔽的语言。文中的有句话,令我印象深刻“当然,语言这种东西确实太难了,是个苦力活,尤其是最好的学习年龄已经过去;不过,花多少心力,总得过掉它;因为饿死在面包店旁边的感觉会坏得多。”这话让我很不舒服,感觉自己象是羊圈旁趴着的一只老虎,奄奄一息。

所以,现在我去啃那只英国利鼠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