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二, 十月 24, 2006

香港瓶,美国酒。


长久以来,好莱坞作品一直是香港和亚洲电影模仿的榜样,很多作品换了个时间和空间就搬到电影里去,诚实的说,大多数东西不堪入目。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和亚洲导演新势力的崛起,亚洲的电影受到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瞩目,有些电影被好莱坞买回去重新翻拍,香港的《无间道》就是其中的一部。

美国版的《无间道》名字叫《无间行者》,集中了一大批大牌明星,如杰克·尼克尔森(Jack Nicholson),马特·戴蒙(Matt Damon),里奥纳多·迪卡普里奥(Leonardo DiCaprio),马克·沃尔伯格(Mark Wahlberg),导演是鼎鼎有名的马丁·斯科赛斯 (Martin Scorsese)。可能是因为起源是来自中国,冥冥中受到了中国“一人一龙,一群成虫”的诅咒,那么多明星扎堆,反而都没有什么出彩。

故事的大体框架还是与香港版的《无间道》相似,只是表现人物性格上有很大差别。我一直认为象这种黑帮片的体裁,风格上应该是冷峻的。里面的人物应该是行动派而不是口头派,所以他们应该是做的多而话很少,尽可能的用镜头表达人物要说的话,即使说话也是必要的故事交待、人物性格剖析。这样就给观众一个紧凑、压抑、真实的感觉。

在《无间行者》里,里奥纳多饰演的卧底警察满嘴的脏话,整部电影里话说个不停。里奥纳多努力想表现一个卧底警察的精神痛苦、人格分裂,可他太浮了,有点直白,没有表达出人物内在的张力和爆发力,倒是有点象张牙舞爪。

马特·戴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演员,他在《心灵捕手》里的表演非常的棒,而那部电影是他和好朋友本.阿弗莱克一起写的剧本,他也算得上是个有头脑的人。在这部电影里,他饰演刘德华演的角色,在表演上他比里奥纳多好一点,可我觉得他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。他没有表现出人物对自身身分的迷惑和与命运的抗争,而他更象是个没有技术含量的只会泡妞的花花公子。

杰克·尼克尔森不用多介绍了,老牌的奥斯卡影帝,国外的媒体评论他是里面表现最好的,可以用精彩绝伦来形容。在我眼里,黑帮老大应该是个很有威严,富有个人魅力的人。可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多疑、神经质、唠唠叨叨、披头散发的老头。

我的判断也许是因为我的先入为主,更有可能是两国的文化不同,因此导演对故事的理解也大不相同。

马丁·斯科赛斯在里面加入了一段两个男主角和一个女心理医生(身分相当于陈慧琳和郑秀文的混合体。天啊!)的感情戏。导演是想通过增加情感的戏份来帮助观众挖掘人物的内心,可显得太牵强了,也减慢了影片的节奏,使得一个精彩的故事流于模式化、平庸化。在一些细节上也处理不好,在交易的那一场戏,竟然没有要求上交手机,也许是老大觉得,虽然我们是黑社会,也要讲人权。黄秋生和梁朝伟互通摩斯密码的桥段在这里没有用上,难倒就想不出其他路子了吗?好莱坞的想象力就如此贫乏了吗?也许吧,所以他们在电影里加上中国政府找黑帮买偷来的电脑芯片。香港版里,黄秋生和曾志伟在警局里那场火花四溅的对手戏,让人看到了两个对手间的不同的性格,一个冷静,一个嚣张。在美国版式里却变成了警察在路边的一次虚张声势的恐吓。导演给人物的台词太多了,应该用镜头去推动故事,而不是用一堆可有可无的废话。

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浮夸、松弛、过度表演,人物呆滞,情节牵强,149分钟的电影过了90分钟我才稍微提起点精神,没再打盹。如果不想浪费时间的话,换另一部电影看吧;如果你只是想打发时间的话,换另一部电影看吧。

《教父》做为多年前的经典,如今在美国已经没有人欣赏了,也许是导演们不想重复过去的演绎方式,他们在寻找新的突破。也许是我的怀旧和落伍,我欣赏的黑帮片是冷峻的、黑色的、紧凑的、张驰有度的、带有宿命感的,杜琪峰的作品就很有味道。美国人应该重拍他的作品。

可也许中国的黑帮片就只能植根于中国的土壤,就象晏子说的“桔生于南为桔,生于北为枳”。不深刻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根源,以为随便拿了瓶子回去加入自己的酒就一定好卖,那未免太天真了。殊不知这酒和瓶子是相得益彰,少了哪一个,味道就不对了。

没有评论: